爱·从母乳开始······
给准爸妈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快要出生了!
当你们正在忙碌准备婴儿牀和其他东西时,有没有想过,给我最珍贵的礼物,让我可以健康成长?这珍贵的礼物就是给我喂哺母乳!
我现正住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天长大。我希望出生之後,可以在妈妈温暖和安全的怀抱里吃母乳,得到我生长所需的营养、独一无二的天然抗体及活性免疫细胞的保护。
我知道,有些爸爸妈妈会用配方奶来喂他们的宝宝。不过,配方奶绝对比不上纯天然的母乳。配方奶不含抗体,亦不会按着我的需要而调节营养成分,还可能有其他风险呢!
我真希望你们可以细心阅读这本小册子,了解喂哺母乳对我的长远好处。期待能享受爸爸在妈妈身旁伴着我吃母乳。
你们最爱的宝宝上
目录
- 第一章 母乳喂哺好处多
- 第二章 母乳喂哺好开始
- 第三章 母乳喂哺好时光
- 第四章 母乳喂哺实战攻略
- 第五章 齐来学挤奶
- 第六章 哺乳期间的营养
- 第七章 妈妈的疑惑
- 第八章 母乳喂哺诊症室
第一章 母乳喂哺好处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宝宝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哺,最初6个月全吃母乳,约到6个月大,应逐渐添加固体食物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并继续母乳喂哺至2岁或以上。
母乳喂哺好处多
宝宝:
减少:
- 腹泻
- 肺炎
- 呼吸道感染
- 中耳炎
- 肥胖
- 日後糖尿病
有助:
- 消化
- 日後接受新食物
妈妈:
减少:
- 乳癌和卵巢癌
- 产后出血
- 糖尿病
有助:
- 收身
- 省时、省钱
- 方便、环保
母乳喂哺 建立亲密关系
*早产、患病、黄疸的宝宝更需要母乳!
*减少早产儿的坏死性肠炎
天然抗体,增强体质
怀孕期间,妈妈的抗体透过胎盘输送给胎儿。宝宝出生後,这些抗体於宝宝约6个月大便耗尽。
然而於首两三年,宝宝的自我制造抗体能力低,容易受到感染。母乳所含的天然抗体、活免疫细胞、酵素等,正好减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全母乳喂哺可提供宝宝 首6个月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全面营养,促进发育
母乳是充满生命力的,妈妈的身体会因应宝宝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制造和调配合适的成分,给予宝宝独家的最佳营养。成分如奥米加3脂肪酸(如DHA等)、牛磺酸(Taurine)等等,可以帮助脑部、视力、肠胃等发育。配方奶所添加的各种成分是模仿母乳调制而成。现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些添加成分对宝宝健康有长远的帮助。
全母乳喂哺
以全母乳喂哺的宝宝,肠道被母乳中的抗体等保护,受感染的风险便会减低
不必要地添加水和配方奶,会减低宝宝吃母乳的意慾,令奶量减少
直接喂哺
喂哺母乳的好处不止於母乳的成分······
- 授乳时,妈妈拥着宝宝肌肤相亲,加强彼此连系、亲近,透过释放「爱的荷尔蒙」(催产素),帮助 :
- 宝宝:
- 启发情智,促进脑部发展,成长为快乐自信的小人儿
- 妈妈:容易让身心放松、保持心境愉快,母爱满盈······
- 正面影响亲职能力
- 宝宝:
- 直接授乳有助实行回应式喂哺
- 宝宝主导食量,不会吃过量,减低日後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机会
- 吸吮乳房可训练宝宝的口腔肌肉,减少出现牙齿咬合不正(如哨牙)
有些妈妈想确知宝宝的吃奶量而放弃直接喂哺,然而吃奶量因人而异,亦每餐不同。家长观察宝宝的表现,更能满足他的身心需要(详阅16页)
打造精灵快乐小人儿
与腹中的宝宝互动连系,可以促进他的脑部发展
從20周大左右,宝宝便可以感应周遭的声音及妈妈的情感
准爸妈可以多与宝宝互动:
- 轻抚隆起的腹部
- 感应胎儿的动作
- 跟他说话
- 给他哼歌
- 和他一起听音乐(不要直接放在肚皮上播放音乐)
哥哥姊姊也可以一起参与,为一家人的亲密关系打好基础!
亲亲宝宝
宝宝出生後,爸妈可以:
- 与宝宝肌肤相亲
- 母婴同房
- 多观察、多回应:回应式喂哺、抱抱、哄哄、与他倾谈、唱歌······
与爸妈亲近,需求被适时回应,宝宝会成为快乐自信的小人儿
爸妈与宝宝亲密互爱的连系:
- 宝宝感到被爱,「爱的荷尔蒙」增加,压力荷尔蒙减少
- 这些有助宝宝的脑部发展,并有利他长远的身心健康
- 家长也同时释放「爱的荷尔蒙」,提升亲职能力
- 宝宝减少哭闹不安
母乳从怀孕开始
由怀孕开始乳房已作准备,并在妊娠中期开始制造初乳
你知道吗?
从怀孕开始乳房的变化
准妈妈可能会感到乳房胀大,乳头、乳晕颜色转深,甚至有微量母乳流出。有些妈妈会发现在腋下长出细小的副乳房(详阅88页),或在乳晕表面出现分泌腺
从妊娠到哺乳期,乳晕会出现一些增大凸起的分泌腺(又称蒙氏小结)并且分泌
- 油脂:避免乳晕乳头乾燥
- 抗菌的物质:保护皮肤免受感染
- 有妈妈独特气味的物质:帮助带宝宝到乳房
每次喂哺前无须清洗乳头
你知道吗?
乳房的大小与造奶量无关
妈妈的乳房偏小,也不会影响造奶量,但储奶量可能会较少。有需要时,宝宝会增加每天吃奶的次数来维持整天摄取母乳的分量
乳头扁平或凹陷未必影响直接授乳
正确的吸吮母乳方法,是含着乳头和大部分的乳晕,并不单只含着乳头
观看短片: http://s.fhs.gov.hk/ll8bv
成功喂哺母乳需要妈妈、宝宝和家人一同学习、适应、解决遇到的挑战和困难
- 有些宝宝会因为未能有效吸吮母乳而体重下降,甚至脱水或加剧黄疸
- 有些妈妈则因为各种疑虑和压力而感到旁徨,或因未能掌握技巧以致乳头疼痛、乳管闭塞、乳腺炎等
准爸妈应早作准备,熟悉喂哺的知识,争取家人支持。遇到困难时,耐心应对并尽早寻求协助,大部分妈妈都可以成功地喂哺母乳。
详阅:《喂哺孩子由你作主》
鼓励参加产前讲座、母乳指导、母乳小组
宝宝吃母乳多一天,为他和妈妈的健康带来的好处就会多一些
第二章 母乳喂哺好开始
宝宝呱呱落地,随之便要适应母体外的生活,他天天长大,身体亦渐渐产生变化。爸妈须观察、了解并满足他的需要。
肌肤相亲
产房内
黄金首小时,从肌肤相亲到吃第一口母乳
- 伏在妈妈胸前,没有衣物阻隔
- 闻一闻
- 看一看
- 爬向乳房
- 吃初乳
- 延续宝宝在母体内那份温馨感觉,能为宝宝保暖,稳定他的心跳和呼吸,给他安全感
- 接触妈妈身上的菌种,有助宝宝的正常菌种生长
提提你
很多医院均有实行肌肤相亲等的「母亲友善分娩措施」,详情请向分娩医院查询
经常与宝宝肌肤相亲:
- 帮助母乳排出,减少授乳困难
- 能稳定宝宝的情绪(尤其在哭闹时)
- 增进爸妈与宝宝的感情
很幸福啊! 很窝心啊!埋身更容易!
喂哺或与宝宝肌肤相亲时,应留意:
- 妈妈可半躺卧或坐着,不应平卧牀上
- 宝宝的口鼻不被遮盖以便观察
- 观察宝宝的面色及呼吸
- 若妈妈睡意浓浓,便应把宝宝放回婴儿牀
回应式喂哺
爸妈适时回应宝宝的需要,对他的脑部发展十分重要,亦能建立互爱互信的关系。
- 宝宝发出早期肚饿信号,便给他喂哺
- 跃跃欲动
- 张开嘴巴
- 转头,觅食
- 宝宝发出吃饱了的信号 ,便可停止喂哺
- 吃饱了的信号:吸吮越来越慢、手脚放松、自行张嘴放开乳房、表现满足或睡着了
- 不论喂母乳或配方奶,都应由宝宝决定何时开始、何时停止
- 宝宝吃奶并不需按时限刻,而每餐进食的奶量亦未必相同
哭闹已是较迟的肚饿信号
不要等到宝宝十分饥饿而哭闹起来才喂哺,这样会影响他的吸吮
虽然嘴巴张大,但是舌头却向上卷,阻碍正确含乳!
可先与宝宝肌肤相亲,安抚他後才开始喂哺
回应式的母乳喂哺,不只为宝宝带来营养,同时让母婴建立互爱、慰藉和信任
妈妈:埋身可以满足BB同我嘅身心需要
宝宝:我想多啲亲近妈妈
- 直接在乳房吃母乳的宝宝是不会吃过量的
- 母乳喂哺是回应宝宝不同需要的首选。吸吮乳房可以满足宝宝亲近和被爱的需要,带来安全感
- 妈妈可藉授乳来安抚哭闹、困恼、撒娇、寂寞或不安的宝宝,例如接种疫苗後
妈妈:
- 有助直接授乳,提升奶量
- 妈妈也可以按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直接授乳,例如:
- 妈妈想亲近宝宝
- 妈妈出外前
- 妈妈感到乳胀时
随着宝宝年纪渐长,妈妈也可用其他方法回应他的需要
详情请参阅:
若宝宝未能直接在乳房吃母乳,爸妈亦应适时回应宝宝
喂哺的日与夜
在宝宝出生首数周,按他的需要频密地日夜喂哺:
- 会更配合他细小的胃部
- 会让他迅速增重成长
- 会让宝宝日夜都亲近爸妈,时刻感到安稳被爱
- 可频密排出母乳,增加造奶量(详阅28–29页)
- 有助增加奶量,因「造奶荷尔蒙」於晚间较多
- 可预防母乳淤滞所引致的乳房肿胀、乳管闭塞等(详阅32,82–85页)
母婴同房
让宝宝日夜都睡在妈妈牀边的婴儿牀:
- 方便妈妈适时回应宝宝的需要
- 互相亲近、认识,有助宝宝脑部发展
- 加强妈妈照顾宝宝的信心
- 减低婴儿猝死的风险
详阅《睡得安全 亲子无忧》 http://s.fhs.gov.hk/2mm66
提提你:
很多医院都支持母婴同房,详情请向分娩医院查询
夜间喂哺小锦囊
- 保持房间幽暗安静
- 把婴儿牀靠近成人牀,方便观察宝宝,适时喂哺,减少哭闹
- 妈妈可考虑侧卧式授乳
- 可预先在房间准备喂哺所需的用品
给爸爸的小贴士:
- 支持妈妈,赞许和肯定她的努力
- 鼓励及帮助妈妈争取休息机会,分担其他照顾宝宝的工作,例如扫风、换尿片、洗澡等
- 当她喂哺宝宝时,帮她准备饮品、小吃、咕𠱸等
多亲近、多回应
妈妈和宝宝日夜学习和适应:
- 妈妈按需要喂哺母乳,奶量和技巧会越趋稳定
- 宝宝也会逐渐建立较有规律的吃奶习惯
增加奶量小贴士
尽早开始喂哺
产后尽早与宝宝肌肤相亲及开始喂哺,好让宝宝於妈妈「上奶」前便学习吸吮乳房(详阅14页)
回应式喂哺
由於初生宝宝的胃部细小,所以会频密索食。妈妈要留意他的早期肚饿信号,给他喂哺,无须定时定量(详阅16–19页)
夜间喂哺
宝宝索食没有昼夜之分。让他睡在父母牀边的婴儿牀,方便喂哺。在晚上妈妈的造奶荷尔蒙较多,「喂夜奶」有助增加奶量(详阅20–22页)
确保宝宝含吮方法正确
宝宝含吮正确才可吃到足够的奶,亦能避免乳头损痛。如有疑问请主动寻求专业指导(详阅第四章)
确保母乳有效排出
妈妈於喂哺前可作肌肤相亲帮助母乳排出。如宝宝的吸吮能力未如理想,可於喂哺後额外挤奶,使滞留的母乳排出(详阅28-29页)
适当的镇痛方法
任何「痛楚」包括伤口和乳房胀痛都会减弱喷奶反射,阻碍母乳流通。妈妈可服用止痛药(常用的扑热息痛可适用於授乳妈妈)、冻敷乳房、采用舒适的姿势等,来减轻不适(详阅第四章)
争取适当的休息
妈妈可尽量与宝宝同步小睡、将大部分家务交给家人或佣人打理、简化家务的步骤和减少访客等,以增加休息时间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以摄取足够的营养,维持母乳的质素。哺乳妈妈应多以水和清汤解渴(详阅第六章)
提提你
以上增奶小贴士实行後,或需数天至数星期才见成效
加油啊!
不要轻易给宝宝喂水和配方奶
这样会填满宝宝的肚子,减低吃母乳的意慾,令奶量减少。
不要轻易给宝宝奶嘴和奶瓶
吸啜奶嘴和吸吮乳房的方法不同。让宝宝(尤其是早产婴儿)吸啜奶嘴或奶瓶,可能会影响他们正确地学习吸吮乳房。因此若有需要,可考虑在直接授乳的情况理想後才使用奶嘴。
不要过度挤奶
过度挤奶可使妈妈分泌过多母乳,令乳房肿胀,增加乳管闭塞和发炎的风险。
母乳是活生生的
每一餐、每一天、每个月,都会配合宝宝成长而改变
母乳制造从宝宝需要开始
宝宝开始吃奶了
- 吸吮有效及餐数频密
- 母乳给吃走了
- 乳房发出的信息
- 积存少 = 需求量大
- 造奶量渐渐增加
- 增加造奶量
宝宝开始吃奶了
- 吸吮乏效或餐次稀疏
- 母乳积存在乳房内
- 乳房发出的信息
- 积存多 = 供应过剩
- 造奶量渐渐下降
- 减低造奶量
第三章 母乳喂哺好时光
喂哺日志
产后第一天
我可以
- 尽早喂哺母乳,不要等到「上奶」才喂哺
- 按宝宝需要随时喂哺,於首天最少喂哺母乳3–4次
- 主动找医护人员指导喂哺姿势,识别宝宝含乳是否正确
- 把婴儿牀放在牀边,方便观察宝宝和回应他的需要
- 争取休息时间,如与宝宝同步睡眠和减少访客
假若不能直接喂哺宝宝:妈妈可以在宝宝出生後2小时内开始频密挤奶,给宝宝喂食初乳的同时,亦预防「延迟上奶」
认识初乳
- 乳房於怀孕中期便开始制造初乳
- 初乳分量少,所以妈妈不会感到乳胀
- 初乳少而稠,有助宝宝学习协调吸吮、吞咽和呼吸的技巧
- 含大量抗体,是宝宝的第一道「天然防线」
认识宝宝
活动状况 | 於刚出生後两小时最清醒,其後10小时较为嗜睡,期间或会醒1–2次 |
---|---|
胃部大小 | 如波子般大小,约5-7毫升正好配合初乳的分量 |
吃奶规律 | 一般在首天需要最少3-4次(宝宝身体一般都有足够的储备应付需要) |
大便 | 墨绿色黏状胎粪最少一次 |
湿片( 有小便 ) | 最少一次 |
体重 | 轻微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俗称「收水」 |
新生婴儿黄疸 | 一般均未见症状 |
*表内所列均以健康足月的宝宝为准
产后第二至四天
我可以
- 把婴儿牀放在牀边,方便观察和回应宝宝
- 每天喂哺次数不限,宝宝有早期肚饿信号便可喂哺,一般一天最少约8–12次
- 喂哺前先进行「授乳前奏」(详阅48-49页)
- 在这几天宝宝一般每次均须吃两边乳房才满足
- 主动找医护人员指导喂哺姿势,识别宝宝含乳和吸吮是否正确
- 观察宝宝的大小便情况,以确保他吃得足够
- 以全母乳喂哺宝宝,不轻易补充配方奶或水
- 争取时间休息和小睡,或可减少访客次数
- 注意均衡饮食和多喝水或清汤
认识「上奶」
- 随着荷尔蒙的转变,奶量会明显增加,并开始有「谷奶」的胀痛感觉
- 肿胀会令母乳较难流通,宝宝亦较难吸吮,但一般会在12–24小时内逐渐减退
- 让母乳顺利排出,妈妈可以:
- 尽早开始及频密地喂哺母乳
- 挤出少量母乳,令乳晕较松软,帮助宝宝含吮
- 冻敷乳房,可用冰垫、冻毛巾或椰菜叶
- 服用止痛药,如常用的扑热息痛﹙必理痛﹚
若乳房胀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於产后第4天仍未「上奶」,应尽快寻求专业指导
认识宝宝
活动状况 | 相比首天,清醒和活跃的时间较多,但昼夜不分,容易醒来,并会发出不同的信号,甚至以哭闹来表示需要 ( 详见後页「哭宝宝」) |
---|---|
胃部大小 | 如乒乓球般大小,约22-27毫升 |
吃奶规律 | 一般在首数天每天最少8–12次(胃部仍然细小,须频密喂食才能满足需要) |
大便 | 胎粪 → 第3-4天转为深啡色,然後黄色每天最少2次 |
湿片( 有小便 ) | 第1-2天 : 每天1-2次 第3-4天 : 每天3-4次,略重。 |
体重 | 持续生理性「收水」,部分宝宝会於第4天体重开始回升 |
新生婴儿黄疸 | 体内胆红素渐升,皮肤及眼白发黄 |
*表内所列均以健康足月的宝宝为准
黄疸小提示
- 於出院後1-2天内到母婴健康院检查或按指示覆诊
- 确保宝宝吃到足够的母乳,能减少严重黄疸的机会
- 不要额外喂食白开水、葡萄糖水或配方奶
小插曲(一):「第2夜」
「昨天宝宝睡得甜甜的,今晚却不停「埋身」,吸吮片刻便睡着,一把他移离乳房便哭!是人奶不够吗?」
宝宝:「妈妈的胸膛是最好的!」
- 休息了一天,今天精神多了,原来世界是这麽刺激又新奇
- 四周是耀眼的灯光、嘈吵的声音、奇怪的气味······
- 被衣服包裹着,要自己孤单地躺在牀上······
- 不时又有陌生的叔叔姨姨触碰我······
- 妈妈的胸膛既温暖又安全,听着她的心跳和声音,实在幸福
医护人员:「这是宝宝的适应期。」
- 出生过程令宝宝感到疲倦,休息过後,他在第二天会显得活跃,特别是在晚上
- 初生宝宝的睡眠周期很短,容易醒来
- 宝宝的胃部细小,而初乳极易被吸收,所以约一小时或更短便会感到肚饿,需要频密吃奶
- 宝宝频密吸吮有助提升妈妈的奶量
- 妈妈常常让宝宝「埋身」吸吮,与他肌肤相亲,可助他适应新的环境及学习吸吮母乳
为了宝宝我愿意!
产后第五天至满月
我可以
- 母婴同房,方便了解和适时回应宝宝
- 留意他的早期肚饿信号,随时喂哺,每天喂哺次数不限,一般约8–12次,时间可长可短
- 每次先让宝宝吃一边乳房至松软,若他仍未满足或大小便不足,便让他吃另一边乳房
- 观察宝宝的大小便情况,以确保他吃得足够
- 争取时间休息,如与宝宝同步小睡。注意均衡饮食和多喝水或清汤
提提你
- 与宝宝到母婴健康院或诊所,跟进健康及吃奶状况
- 主动找医护人员作「母乳喂哺指导」,评估宝宝能否正确含乳及有效吸吮
认识「奶量调节期」
首3–5星期,奶量会因应需求而调节:
- 母乳若未被排出,乳房便会制造抑制物质,调低奶量
- 宝宝有效而频密的吸吮,乳房便会制造足够的奶量
- 有些妈妈须把母乳尽量挤出以维持奶量(详阅第五章)
- 相反若妈妈奶量太多,而经常感到乳胀,便需要调低奶量(详阅86-87页)
多劳多得!
认识宝宝
活动状况 | 睡眠周期仍然短,时而熟睡,时而浅睡,容易醒来,而且昼夜不分 |
---|---|
胃部大小 | 第7-10天大鸡蛋般大小,约60-80毫升 |
吃奶规律 |
|
大便 |
|
湿片( 有小便 ) | 每天最少有5-6块相当重量(约等同3汤匙或45毫升水)的湿片 |
体重 | 大约1–2周便回复出生时的体重,然後稳步增长 |
新生婴儿黄疸 | 胆红素一般会在个多星期便会稳定下来,然後逐步下降 |
*表内所列均以健康足月的宝宝为准
部分吃母乳的宝宝,生理性黄疸会持续超过数周,一般并不严重,不会对健康构成影响。应按医护人员指示,适时跟进
小插曲(二):哭宝宝
「宝宝除了吃奶或睡觉外,经常哭个不停。心怕一哭便抱会宠坏他 ,令他变得「黐身」,我应该怎麽办?」
详阅《亲职系列3—— 婴儿的啼哭》
宝宝:「爸爸妈妈,我有很多事情要告诉你们 ! 」
- 肚饿、尿湿、肚痛、太热、好多人啊、冇人陪······
- 我还未弄清自己想要甚麽······
- 我很想爸爸妈妈关爱我!
医护人员:「适时回应哭宝宝,建立自信快乐小人儿,不用怕宠坏。」
- 每个宝宝对环境的敏感度和反应都不同
- 在首数月宝宝正努力地适应母体以外的新世界
- 宝宝啼哭时,家长可以:
- 抱宝宝入怀并与他肌肤相亲
- 授乳
- 唱歌说话
- 不安抚啼哭的宝宝,反会令他不安,对照顾者失去信心,变得更「黐身」
- 对於哭过不停的婴儿,至今仍未有奏效且具实证的处理方法,然而这情况在大部分婴儿3-4个月大时会自动消失
提提你:
家长在尝试不同方法之余,也要耐心接受
满月之後
我可以
- 适时回应宝宝吃奶的需要
- 预防乳管闭塞 / 乳腺炎,避免母乳滞留於乳房过久
- 以全母乳喂哺宝宝6个月,不轻易添加配方奶或水
- 於宝宝约6个月大开始添加固体食物,继续喂哺母乳至宝宝两岁或以上,或至自然离乳
- 与宝宝互动交流
- 从两三个月大起,安排他日间定时小睡,建立睡前常规,让他学习自行入睡(详阅《摇篮曲之一:建立睡眠常规》单张)
- 约6个月大以後,当宝宝晚上醒来,别急着去哄他,让他有机会学习安抚自己再入睡(一般不需要吃夜奶)
认识「奶量稳定期」
- 经过首3-5星期调节後,不论是挤奶或直接喂哺,奶量会进入稳定期,乳房胀满的感觉会渐不明显
- 虽然奶量於往後数月不会明显提升,但全母乳已能满足宝宝首6个月的生长需要
提提你:
若经常感到乳胀,可能是奶量太多,这样会增加乳管闭塞和乳腺炎的风险(详阅第八章)
遇上母乳喂哺困难时(包括乳管闭塞或乳腺炎等),请从以下途径寻求协助,详阅91页 :
- 母婴健康院 / 分娩医院的母乳喂哺诊所
- 母乳喂哺热线
- 母乳喂哺朋辈支援计划
满月之後
认识宝宝
活动状况
- 日间醒着时间较多并表现活跃,夜间睡得较长,所以吃奶会逐渐集中在日间
- 每个宝宝都有不同的睡眠需要和节奏
吃奶规律
渐渐建立较有规律的吃奶模式,索食次数会慢慢减少。不过每个宝宝的吃奶量都是独特的,亦会因应不同阶段的生长速度、新陈代谢和活跃程度而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些宝宝因应生长变化而调节食量的情况:
「猛长」:宝宝比平常更频密索食,湿片亦比平常相应增加不少,情况可维持数天至个多星期。妈妈可耐心按他的需求喂哺,奶量自然会相应增加来满足他的需要
「厌奶」:由於宝宝的生理发育越趋成熟,他的奶量需求会放缓或稍微减少。只要他表现精灵活泼,没有身体不适的现象,便可放心,不要强行喂食。另外,有些宝宝於吃奶时会对周围环境更有兴趣而减少吃奶,妈妈可以考虑在安静的角落喂哺,减低环境的滋扰
「戒夜奶」:宝宝会按自己的需要不再吃夜奶。一般於3个月大开始,宝宝的昼夜活动状况渐见规律。6个月大左右,约有5成宝宝可在晚间睡上6小时,如在半夜醒来,宝宝一般可自行入睡
排便
满月後,吃母乳的宝宝排便的次数会开始减少,有时会多天没有大便。如果宝宝精灵活泼,没有呕吐或腹胀,而且排出的大便柔软,每天又有「放屁」现象,这便正常
相反,有些以全母乳喂哺的宝宝,可能一天仍排便数次。若排出的大便不是水样或呈泡沫状,而宝宝又活泼如常便无须过虑
如对宝宝排便情况仍有疑问,可向医护人员或母婴健康院查询
体重
体重增长会比首两三个月减慢,宝宝亦会懂得自我调节而少吃一点。所以,谨记留意宝宝的饱饿信号,切勿过度喂食
宝宝吃得够吗?
- 家长可以观察下列情况,确保宝宝吃得足够:
- 表现满足
- 小便足够
基本湿片要求,详阅31, 33,37页。总括来说,若每次喂哺後均有湿片,即表示宝宝吃奶情况非常理想
- 大便足够
详阅31, 33,37页
- 体重增长
- 虽然宝宝吃得够,有些宝宝仍会有以下表现:
- 经常哭闹
- 频密醒来
- 比往常增加索食时间、次数、吃奶量,或一餐增至两边乳房才满足等
- 这些都是宝宝正常的身心变化和需要,家长可详阅:
- 37页 - 密集式吃奶
- 38-39页 - 哭宝宝
- 42页 - 「猛长」
- 「摇篮曲之一:建立睡眠常规」单张
第四章 母乳喂哺实战攻略
认识喷奶反射
- 乳腺细胞制造母乳後,母乳会储存在小泡囊及小乳管内
- 有很多小肌肉包围着泡囊及小乳管
- 宝宝吸吮乳房时,会释放「爱的荷尔蒙」( 催产素),并产生信号
- 当妈妈收到信号後,包围着泡囊及乳管的肌肉细胞便会收缩
- 母乳会被挤进大乳管然後排出
理想的喷奶反射能使母乳顺利排出
影响喷奶反射的因素:
促进喷奶反射
- 没有痛楚
- 肌肤相亲
- 宝宝正确吸吮
- 看、听、嗅、抚摸宝宝
- 充满自信
- 心情轻松
- 充足休息
压抑喷奶反射
- 疼痛
- 与宝宝短暂分开
- 宝宝吸吮欠佳
- 缺乏信心
- 负面情绪、焦虑
- 过度疲累
当喷奶反射出现时,有些妈妈会:
- 乳房有麻刺的感觉
- 看到奶柱喷出
- 乳房滴奶
- 子宫收缩
但有些妈妈可能没有任何表徵,仍可授乳
授乳/挤奶前奏
可於直接喂哺或挤奶前,用以下方法增强喷奶反射,帮助母乳流通:
- 与宝宝肌肤相亲
- 轻柔按摩乳房
- 暖敷乳房﹙少於3分钟﹚
- 尝试一些让自己放松的方法,例如听听音乐、暖淋浴、想一想宝宝,看看宝宝的照片或影片
- 请伴侣或家人按摩你的背部
现场直播
做足准备预先观看短片现场直播
喂哺技巧:
舒适喂哺小贴士
记得抱BB前要洗手!
舒适的喂哺姿势,能预防肌肉劳损,有助母乳排出
- 妈妈的背部、前臂、脚部都要得到充分的承托
- 避免宝宝穿上过多衣服,阻碍授乳
解开宝宝衣衫与妈妈胸贴胸,不但易於把宝宝带到乳房,妈妈的体温更可直接为宝宝保暖
提提你
随着宝宝日渐长大,妈妈可以因应情况调整承托宝宝的部位
正确的喂哺姿势
1. 妈妈常用的姿势
适合 | 方法 | |
---|---|---|
横卧式(入门必学) | 妈妈:新手妈妈 宝宝:学习吸吮中 |
|
榄球式 | 妈妈:乳房较大、乳头凹陷、剖腹分娩、乳腺闭塞 宝宝:早产、吸吮较弱、拒绝吸吮乳房 |
|
摇篮式 | 宝宝:已掌握吸吮技巧 |
|
侧卧式 | 妈妈:晚间喂哺、疲倦 宝宝:已掌握吸吮技巧 |
宝宝侧卧在牀上 |
半躺卧式 | 妈妈:母乳太多 宝宝:拒绝吸吮乳房 |
让宝宝伏在妈妈乳房上,利用地心吸力,令宝宝紧贴乳房 |
2. 抱宝宝「埋身」
- 承托宝宝整个身体,保持宝宝的头和身体成一直线。不要让宝宝的颈部扭向一边
- 让宝宝面向乳房,妈妈和宝宝腹部紧贴
- 承托着宝宝的肩颈,让他的头部轻微向後仰
- 并让宝宝的鼻尖对着乳头
提提你:
正确地抱宝宝「埋身」有助宝宝含乳,达致有效吸吮,避免乳头破损等问题出现
3. 带宝宝到乳房
- 当宝宝张大嘴巴时,让他的头部轻微向後仰、下巴领前,迅速地把他带向乳房
若宝宝未有张口,可轻触他的上唇,他便会本能地张开口
- 乳头指向宝宝上颚的后方
- 让宝宝的下唇先触及下乳晕较低的位置,再让上唇包含乳头
理想的含乳
正确的含乳是宝宝含着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而你会见到他:
- 张大嘴巴,如打呵欠般
- 下唇向外翻
- 下巴紧贴乳房
- 外露的乳晕上部分比下部分多
有效的吸吮
- 宝宝吸吮得好,你会见到他:
- 吸吮时面颊会圆圆的鼓起来
- 有节奏地「深而慢」吸吮,时有停顿,或可听到吞奶声(深的吸吮 : 你会看见宝宝下巴缓慢向下移)
- 吃饱後会自行张嘴,放开乳房,并表现满足
含吮正确
- 喂哺时,你不会感到痛楚
- 喂哺後,你会感到乳房松软,减少母乳淤滞
- 吸吮後的乳头
乳头会保持原状,或稍拉长的圆柱状
不理想的含吮
不正确的含乳:
- 嘴张得不够大
- 咀唇向前翻 (图1)或向内翻 (图2)
- 下巴没有紧贴乳房
- 乳晕的下方外露较多
不理想的吸吮:
- 吸吮时面颊凹陷
- 发出例如「哒」、「啧」、「嗒」等的咂嘴声,而非吞奶声
含吮不理想
- 喂哺时,你会感到痛楚
- 喂哺後,仍感到乳房胀满,增加乳管闭塞的风险
吸吮後的乳头
乳头被压扁,你应寻求专业指导
授乳齐练习
提提你:
如果宝宝未能正确含乳,或你感到乳头疼痛,你可从他的嘴角放入手指,轻轻把他移离乳房,重新尝试
母乳喂哺练习小贴士
- 实行回应式喂哺,每当宝宝发出早期肚饿信号,便亲喂他 (详阅 16-19页)
- 进行「授乳前奏」如肌肤相亲,来刺激喷奶反射(详阅 48-49页)
- 尝试不同的喂哺姿势,练习正确抱宝宝的姿势
- 观察宝宝的含乳和吸吮是否有效
- 遇到困难时,寻求专业母乳喂哺指导
宝宝和妈妈都需要时间互相适应和练习!
延续母乳喂哺策略
当你已掌握以上技巧後,哺乳便会渐渐变得容易。以下小贴士,有助延续母乳路:
- 家人明白及支持哺乳期越长,妈妈和宝宝便更健康(详阅1-7页)
- 实行「回应式喂哺」 (详阅16-19页)
- 熟习挤奶技巧 (详阅66-67页)
- 遇到母乳喂哺问题,尽早寻求协助(详阅91页)
- 授乳妈妈 / 家庭如常地保持日常社交活动 (详阅60-61页)
- 预先筹划重返工作岗位後的安排(详阅62-65页)
- 参加社区的母乳喂哺朋辈支援计划(参考医院或母婴健康院推介)
妈妈宝宝逛街去
很多妈妈都会一边喂哺母乳,一边继续社交活动
- 在食肆喂哺
- 在商场喂哺
-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时喂哺
随时随地喂母乳的好处:
- 即时回应宝宝的需要
- 可以稳定宝宝对陌生环境的不安情绪
- 避免妈妈乳胀或乳管闭塞
方便随时喂母乳的衣服:
- 胸前开口设计
- 选用没有钢线的胸围
- 可让妈妈单手解除钮扣
- 喂奶披肩或围巾
上街前准备:
预先搜寻目的地邻附近育婴设施及「母乳喂哺友善场所」的位置
- 你可登入衞生署网站搜寻设有育婴间的政府物业
- 「母乳喂哺友善场所」会张贴相关标示,欢迎家庭在场所内喂哺母乳
在职妈妈:母乳喂哺与工作相容
生活在繁忙的都市,在职妈妈於复工後继续喂哺母乳并不容易,家人的支持和充足的准备十分重要。妈妈於复工前,与上司商讨挤奶的安排,是良好准备的第一步。
详阅:
在产假最後两星期:
- 熟习以手挤奶
- 如选择以泵奶器挤奶,请参考产品说明书,先认识泵奶器的运作,练习泵奶(详阅: 全方位认识泵奶器)
- 懂得如何处理挤出的母乳(详阅68-71页)
- 让宝宝适应直接喂哺以外的吃奶模式
- 照顾者认识宝宝肚饿和满足的信号,适时适量地喂哺。尤其在妈妈上班後,不要让宝宝吃过量,否则会影响宝宝直接吸吮母乳的意慾和妈妈的奶量
储备母乳:
储备多少母乳要视乎妈妈复工後,希望怎样喂哺宝宝:
- 以全母乳喂哺,估计复工後挤奶加直接喂哺已可满足宝宝每天所需,储备1–2天的奶量以备不时之需便已够了
- 假若预计复工後挤奶情况并不理想,便须循序渐进地调减喂哺次数,以预防乳胀
提提你
有些妈妈会於复工前加把劲去泵奶来增加储备,但要紧记频繁泵奶在增加奶量的同时,也会令乳房容易胀满。倘若复工後不能适时挤出母乳,便会增加乳管闭塞的风险。
宝宝:我最锺意新鲜嘅妈妈奶!
母乳的成分,是随着宝宝的生长而转变的,新鲜的母乳最能配合宝宝不同阶段的需要,所以我们并不建议储备太多母乳
模拟实习:
情况一:估计上班时段内,可挤奶次数与现时直接授乳相若
- 利用1-2星期练习挤奶替代直接喂哺,并让宝宝习惯吃由照顾者喂食挤出的母乳
情况二:估计复工後,可挤奶次数少於现时直接授乳
- 方法一:利用非工作时间(例如:午饭、小休时间和办公前或後的时间)或缩短每次挤奶的时间以维持相同的频率
- 方法二:如估计挤奶次数少於现时喂哺的次数,便需要利用这1–2星期,循序渐进地调减喂哺的次数,以预防乳胀
例子:
复工後,妈妈将可挤奶2次。假若现时宝宝在妈妈上班时段约需吃奶3次。妈妈便要把3次授乳调校至2次挤奶
- 在复工前一星期,於上班时段的喂哺时间均延迟半小时才挤奶。3天後再多延迟半小时,这样便可在日後离家的时段内挤奶两次,并於回家後随即授乳
宝宝:想喺妈妈返工前、放工後、放假时,都可以埋身食!
- 缺少了上班时段的挤奶,母乳供应量可能会减少,若想保持奶量:
- 在家时,尽量直接喂哺,也可一边喂哺一边挤奶
- 周末及休假时,你仍可按宝宝需要,直接喂哺宝宝
- 有些宝宝用奶瓶吃得少,却选择在妈妈的乳房吃个够 ,适量喂食挤出的母乳或配方奶给宝宝,不要强喂
- 不要刻意戒掉夜奶。若宝宝不再吃夜奶,可在睡前挤奶一次
- 若挤出的母乳不敷应用,便须混合配方奶喂食,但切勿过量
第五章 齐来学挤奶
什麽时候需要挤奶
母婴短暂分开:
要保持奶量,在产后首两星期宜每天泵奶最少8次,其中最少一次於深夜进行
乳房胀满:
挤出少量母乳使乳晕较柔软,以便宝宝吸吮
上班後继续喂哺母乳:
复工前约2星期作准备(详阅62-65页)
乳管闭塞/乳腺炎:
若宝宝拒绝吸吮或只靠吸吮乳房仍未能消退塞奶,可於喂哺後再把母乳尽量挤出
奶量未能满足宝宝需要:
妈妈可於直接喂哺後再额外挤奶,并补充给宝宝,这亦会让乳房制造更多母乳。当情况稳定後,便要调节挤奶的次数,以免过分调高奶量
提提你:
- 过度挤奶会引致奶量过剩,增加乳腺炎风险(详阅86-87页)
- 妈妈没有必要以挤奶来检视造奶量,可观察宝宝的大小便情况,以确保他吃得足够(详阅44-45页)
怎样用手挤奶
每个妈妈都应学习用手挤奶,以备不时之需
- 挤奶前先彻底洗净双手,并准备一个清洁的阔口容器
- 进行「授乳前奏」(详阅48-49页)
- 把拇指和食指(如C形)放在距离乳头底部边围约3厘米处
- 先把手指向胸口按下,以触及较深层的乳房组织,然後重复挤压、放松这组动作
- 母乳若未能顺畅挤出,可围绕着乳晕转换不同位置去挤压乳房,挤出不同部位的母乳
- 过程中可以间中轻柔地按摩乳房,帮助母乳流通
- 当奶流量减慢时,便转挤压另一边乳房,可来回数次。过程一般需时共约20–30分钟
- 有效挤压後,乳房便会变得松软
不要用磨擦的动作
怎样使用泵奶器
详阅《全方位认识泵奶器》单张及产品说明书
提提你:
挤奶或泵奶都不应该感到疼痛。若有疼痛,尽快请教医护人员
怎样储存挤出的母乳
母乳是宝宝珍贵的食物,挤出後可以用密封的储奶袋或奶瓶好好储存
每份储存以宝宝约一餐的食量为佳,因为每餐吃剩的母乳必须弃掉
存放母乳的建议:
存放环境 / 温度 | 建议存放时间 | |
---|---|---|
新鲜挤出的母乳 | 已溶解的冰奶 | |
冰格(-18℃或以下) | 6个月 | 不可再次放回冰格 |
雪柜冷藏格(4℃) | 4天 | 从冰奶完全溶解开始计算 : 1天 |
冰袋加冰种 | 24小时 | - |
室温(25℃或以下) | 4小时 | 1-2小时 |
母乳宜存放於雪柜的上层位置,不适宜放在温度不稳定的门架上,而且未煮熟的食物应分开放下层
- 新鲜挤出的母乳不可直接加入冰奶内
- 应先把新鲜挤出的母乳置於雪柜内冷冻约一小时,然後才加入冰奶内
- 冰奶的分量必须多於冷冻奶,以免冰奶完全溶解
你知道吗?
冷冻後的母乳会有分层现象,最上层是脂肪并呈淡黄色,这是正常的, 并不是变坏。喂哺前把奶摇匀便可
存放的母乳或会有一股特别的味道,是因母乳中的酵素和部分脂肪产生化学作用所引起。只要储奶过程正确和不是腐臭味,对健康是无害的,仍可饮用。不过有些宝宝会抗拒这股味道
提提你 :
如果你要为早产或患病的宝宝储存母乳,请向医院医护人员查询
怎样将冷藏的母乳解冻
结冰奶:
结冰奶可於饮用前一晚,从冰格移到冷藏格慢慢溶解,或直接用水冲冰奶瓶
冻奶加暖:
宝宝可以直接饮用冷冻的奶。如有需要,可把奶瓶放进不高於40℃温水加暖至合适温度(把奶滴在手背试温,感到和暖便合适了)
切勿用微波炉或煮食炉加暖母乳,过热会破坏母乳的营养。用微波炉加热更有机会因热力不均匀而灼伤宝宝
提提你
已溶解并加暖的母乳应於2小时内饮用,否则应弃掉
Reference: Proper Storage and Preparation of Breast Milk. Centr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19)
怎样给宝宝喂食挤出的母乳
已备用的母乳,应让宝宝於2小时内吃毕
喂食应该由宝宝主导,必须留意宝宝“吃饱了”的信号,以免过度喂食
用小杯喂食母乳
- 把宝宝抱着成半坐卧的姿势
- 把杯子微倾并放在宝宝唇边,令他的唇边接触到母乳
- 让宝宝舔/吸啜杯中的母乳
- 待宝宝自行控制吃奶的速度,切勿把母乳直接倒进嘴内
- 宝宝吃奶时,少部分的奶会从两边嘴角流出,这是很常见的
提提你
早产宝宝 : 应以小杯或匙羹喂挤出的母乳
消毒储奶和喂食的用具
所有储奶和喂食用具(小杯、匙羹、奶瓶、奶嘴等),每次用後必须清洁并消毒
详阅:奶瓶喂哺指引
第六章 哺乳期间的营养
为了让宝宝从母乳中得到足够营养,哺乳妈妈要注意均衡饮食,多选择含碘、叶酸、奥米加-3脂肪酸(包括DHA和EPA)的食物,并服用含碘的多种维生素 / 矿物质补充剂
详阅:怀孕及哺乳期的健康饮食
哺乳期的饮食要诀
- 食物要多样化:
- 每天都包括肉、鱼、蛋和奶类
- 多选全谷类食物,如:糙米、麦皮、全麦麪包等
- 多吃蔬菜和水果
- 多喝水或清汤
- 注意摄取足够营养素:
- 奥米加-3脂肪酸:适量进食不同类型鱼类
- 碘质:进食含丰富碘质的食物,并服用含碘补充剂
- 钙质:进食含丰富钙质的食物(如牛奶、加钙豆奶、板豆腐等)
- 铁质:吃适量的肉、鱼类,多吃深绿色叶菜和乾豆
- 避免进食过量
- 限制进食高脂肪、含反式脂肪或高糖分的食物。食物要去膏去肥,汤品要去油
- 不吸烟、不喝含酒精的饮品
- 只应在注册中医师指导下,才服用药材补品
奥米加-3 脂肪酸 小知识
- 奥米加-3脂肪酸分为DHA和EPA两种,DHA有助脑部发育和视力发展
- 鱼类是DHA 的主要来源,当中以三文鱼、沙甸鱼、比目鱼等含量较多,常见的红衫鱼、木棉鱼、鲳鱼(䱽鱼) 等亦含DHA
- 如未能进食鱼类,建议服用DHA补充剂
如何摄取足够的碘?
碘对婴儿脑部发育非常重要。母乳的碘水平与哺乳妈妈的饮食息息相关,因此,妈妈需要摄入足够的碘:
- 每天服用含最少150微克碘的孕妇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剂。选择补充剂时,留意标签上碘质的含量,亦可咨询医护人员、药剂师或营养师
- 选择碘质丰富的食物如海产、海鱼、鸡蛋、 牛奶及奶制品、紫菜、海带。选择碘质丰富的零食 (例如零食紫菜) 时,避免高盐或高脂肪的零食
- 选用加碘食盐代替一般食盐。每天食盐的总摄入量应少于5克 (1茶匙)
哺乳妈妈每天应吃多少?
食物种类 | 每日需求量 (份) | 每份分量举例* |
---|---|---|
谷物类 | 4至5 | 1碗饭或米粉;1¼碗麪;1½碗通心粉、意粉 |
蔬菜类 | 4至5 | ½ 碗煮熟的蔬菜;1碗未经烹煮的蔬菜 |
水果类 | 3 | 1个中型苹果或橙(大小如女士拳头);2个奇异果; ½ 杯切粒水果 |
肉、鱼、蛋及代替品 | 6至7 | 1両肉或鱼;1只蛋;¼ 砖豆腐;6-8汤匙煮熟豆类 |
奶类及代替品 | 2 | 1杯低脂奶或加钙豆奶;2 片芝士;1盒乳酪(150克) |
油脂、糖、盐 | 少量 | |
流质 | 10 | 1杯清水或1碗清汤 |
*1碗 = 250 -300 毫升;1杯 = 240毫升
哺乳妈妈需要戒口吗?
- 戒口可以预防宝宝敏感吗?
除非妈妈或宝宝对某些食物过敏,一般来说无须戒口。若怀疑宝宝对你进食的食物有过敏反应,应谘询医生。
- 可以饮咖啡或茶吗?
咖啡因会刺激宝宝中枢神经系统,令宝宝难於入睡。建议妈妈限制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考虑饮用脱咖啡因的咖啡或奶茶。
- 可以饮酒吗?
酒精影响健康且有碍判断,哺乳期间喝酒亦可能减少造奶量和影响宝宝发育。建议妈妈不要饮用含酒精的饮品。
素食的哺乳妈妈要特别注意的营养素:
- 维生素B12
- 这对婴儿的脑部和神经系统发展十分重要,哺乳妈妈需要摄取更多维生素B12
- 可从牛奶、芝士、乳酪、鸡蛋或个别添加了维生素B12的食物(如早餐谷物、豆奶、果仁饮品等)摄取
- 如不吃蛋和奶,便需要服用含维生素B12补充剂
- 奥米加-3脂肪酸
- 可选吃α-亚麻酸(ALA)含量较高的亚麻籽、合桃、或芥花籽油,以增加在体内转化成DHA。然而每人体内的转化能力不同,素食的妈妈可服用DHA补充剂
第七章 妈妈的疑惑
(1)吃母乳的宝宝需要补充剂吗?
维生素D
- 母乳有很多益处,不过,和其他食物一样,母乳所含的维生素D分量有限。即使哺乳妈妈服用维生素D 补充剂,宝宝亦不能单靠母乳获取足够维生素D。
- 建议家长给宝宝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每天补充维生素D 为10微克 (400国际单位) 。请咨询医护人员、营养师或药剂师的意见,选择适合宝宝的维生素D补充剂。
铁质
足月健康的宝宝约到6个月大 :
- 体内铁质的储存差不多耗尽,但需求却大大提升,加上母乳所含铁质不多,所以单吃母乳已不能满足需要
- 宝宝每天须进食含丰富铁质的食物:
- 添加了铁质的婴儿米糊或麦糊
- 肉、鱼、蛋黄等所含的铁质较易被吸收
- 绿叶蔬菜、乾豆;同时吃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能有助吸收铁质
- 当宝宝每天都会吃肉类、绿叶蔬菜、蛋黄等铁质丰富的食物後,才可逐渐以粥代替加铁婴儿米糊
- 若宝宝进食含丰富铁质的食物未如理想,可考虑服用补充剂。如有疑问,请谘询医生
(2)宝宝满月後仍有黄疸,我应否改以配方奶喂他?
一般吃母乳的宝宝,黄疸会持续较久,称为「母乳性黄疸」。虽然转吃配方奶可令「母乳性黄疸」快些减退,但实际上并无需要。因为「母乳性黄疸」程度温和,并会於两至三个月内自然消退,对宝宝身体及脑部发展不会构成影响。不过,持续的黄疸亦有其他病理性成因,其中包括严重但罕有的胆管闭塞,若不及早治理,肝脏功能便会受到严重破坏。因此,会检查并安排满月後仍有黄疸的宝宝抽血,若检测正常,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妈妈便可安心继续喂母乳,给予宝宝最佳的营养和保护。
(3)妈妈服用药物时,需要停喂母乳或弃掉挤出的母乳吗?
大部分药物如伤风感冒药、止痛药、抗生素等,都是与母乳兼容的。但一些抗癌、辐射性或免疫抑制的药物,则绝对不适宜哺乳妈妈服用。假若妈妈是因为伤风感冒等需要服药,只有很少量药物会排於母乳内。健康足月的宝宝即使吃下母乳内少量的药物,身体也能迅速分解。再者,若宝宝病倒後而须服药,所需服用的剂量远比残留在母乳内的水平为高。事实上,母乳中的抗体更能加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不必要地停止授乳或丢弃母乳,不但令宝宝错失宝贵的母乳,亦可能会令妈妈产奶量减少。有些宝宝更会因曾用奶瓶吃配方奶而影响日後吸吮乳房的表现。
授乳妈妈需要服用药物时,应先谘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该药物会否对婴幼儿或产奶量构成影响。
详阅:母乳喂哺常见疑问
第八章 母乳喂哺诊症室
在喂哺母乳的过程中,有些妈妈可能会遇到一些状况而放弃。不过并不是每位哺乳妈妈都会遇到这些问题,若妈妈能及早识别和作出适当的处理,并改善喂哺技巧,喂母乳便会变得轻松。
乳头疼痛
这是哺乳常见的问题。在哺乳的首数天,妈妈的乳头可能会产生触痛感。这触痛感可在授乳或挤奶的最初几分钟加强,并随着哺乳期的延续而减弱。
若疼痛於哺乳过程持续或加剧,大部分是因为宝宝含乳不正确,或妈妈使用泵奶器不当。改善喂哺技巧及正确使用泵奶器,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
若持续感到乳头疼痛,应尽早接受医护人员评估。
乳头破损
成因:
宝宝未能正确含乳或泵奶时妈妈乳头被磨擦,乳头便会破损
处理方法:
1. 乳头护理及减痛方法:
- 如常每天沐浴,切忌经常洗刷乳头,以免洗去皮肤上天然的杀菌油脂分泌,加剧乳头乾燥裂损
- 在喂哺後,可挤出少量母乳涂於乳头,并让它风乾
- 如有破损,可考虑於乳头涂抹如纯羊脂膏或水凝胶等保湿霜,促进伤口癒合
- 如有需要,可服用止痛药物
2. 改善喂哺技巧:
- 寻求专业的母乳喂哺指导:
- 改善喂哺技巧,确保宝宝正确含吮(详阅第四章)
- 有些妈妈需要尝试不同的抱宝宝方法,找出最适合宝宝和自己的喂哺姿势
- 如用泵奶器,应检查喇叭的大小、摆放喇叭的位置、力度、挤奶时间,是否适中
- 详阅:全方位认识泵奶器
乳头破损时的喂哺 / 挤奶小贴士
- 宝宝有早期肚饿信号,便开始喂哺
- 喂哺前,先作「授乳前奏」(详阅48-49页)
- 可从没有(或较少)损伤的一边乳房开始,待喷奶反射出现後,才换往另一边
- 授乳时若持续感到痛楚,可把手指放进宝宝的嘴角,然後轻轻把他移离乳房,再重新尝试(详阅58页)
乳管闭塞、乳腺发炎
成因:
如母乳未能有效地排出,便会造成淤滞,诱发乳管闭塞,甚至乳腺发炎。若被细菌感染,更会成为感染性乳腺炎。这些情况可发生於哺乳期间的任何时刻
以下情况容易产生母乳淤滞:
- 喂哺或挤奶次数突然减少(如错过哺乳时间)
- 挤奶不当
- 局部乳管受压:如压着乳房睡觉、穿上有钢线或太紧的胸围、用力把泵奶器的喇叭按压着乳房等
- 造奶量过多
- 乳腺受阻:如乳头有小白点
- 感到疲倦或压力
- 宝宝吸吮未如理想
乳头破损会诱发细菌入侵,增加患上乳腺炎 / 脓疮的风险
症状:
乳管闭塞 | 乳腺发炎 | |
---|---|---|
乳房或乳晕 | 出现硬块,或会感到胀痛 | 出现非常疼痛的硬块,且周围肿胀,持续不散退 |
表层皮肤 | 有时会轻微泛红 | 明显发红、发热 |
体温 | 有时会轻微发烧 | 发烧(一般体温超过摄氏38.5度) |
其他 | - | 畏寒、疲惫、全身疼痛等 |
提提你:
如母乳能有效排出:
乳管闭塞应於24至48小时内改善。若硬块出现红肿痛热,或妈妈出现发烧(38.5°C以上)等情况,便是乳腺发炎了,应尽快求诊
处理方法:
- 尽快求诊
- 可向分娩医院的母乳喂哺诊所(如适用者)、母婴健康院或其他医护人员求诊(详见91页)
- 帮助母乳流通
- 确保授乳和挤奶的方法正确(详阅第四、五章及请教医护人员)
- 可於喷奶反射增强时(详阅46-47页),轻柔地按摩患处,并向乳头方向推按。切忌猛力按压而弄伤乳房
乳管闭塞及乳腺炎期间的喂哺小贴士
- 实行回应式喂哺,频密哺乳或挤奶
- 进行「授乳前奏」如肌肤相亲,来刺激喷奶反射(详阅48-49页)
- 如奶流不畅顺:
- 让宝宝先吃无碍的乳房,当喷奶反射增加母乳流通时,才把他带到另一边的乳房
- 尝试其他喂哺姿势,好让宝宝的下巴贴近患处
乳管位处乳房较表面的位置,受压後容易闭塞。如妈妈的乳房偏大,在哺乳或挤奶时,可托起乳房,尤其注意患处是否受压
- 药物治疗
- 定时服用止痛药物如扑热息痛 ( Paracetamol ) 及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 ( NSAID ),能有效减痛及帮助喷奶反射,让母乳顺利排出
- 如乳腺炎症状明显,妈妈便须服用医生处方的抗生素,一般疗程需时10至14天。除可纾缓症状,亦能预防脓疮的形成
- 乳腺炎经抗生素等的药物治疗後,症状一般於48至72小时会有改善。相反,如硬块持续或加剧疼痛,可能已是脓疮,应尽快求诊!大约3%的乳腺炎会演变成脓疮
- 妈妈服用与母乳兼容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期间,可继续喂母乳
- 其他
- 争取足够休息,注意补充水分
- 於哺乳或挤奶後,可冷敷乳房来减轻肿胀与疼痛
- 有些妈妈选择服用卵磷脂补充剂,来「软化」母乳以助排出,但医学证据有限
-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减轻肿胀、消炎止痛
- 预防复发
- 处理导致母乳淤滞的成因,预防再次发生(详阅82页)
提提你
哺乳期间,若发现有乳房硬块持续不散,须谘询医生意见,以排除其他病理原因
奶量过多
妈妈的造奶量比宝宝的需求多
成因:
- 妈妈自身的造奶能力特别强
- 不恰当的喂哺方式,以至过度刺激造奶,例如一边乳房尚未吃至松软,便让宝宝吃另一边
- 过度挤奶,母乳多於宝宝每天需要吃的分量
症状:
- 喂哺後,乳房很快又再胀满,有时并感到胀痛
- 母乳流速太快,令宝宝容易呛哽,甚至推开乳房
- 宝宝频密索食而且大便呈水样或泡状
处理方法:
- 实行回应式喂哺 (详阅16页)
- 调低奶量(一般需时数天至一星期)
- 如直接授乳:
- 可给宝宝吃一边乳房至松软
- 若一边乳房尚未松软,宝宝已停止吸吮,在数小时内可给索食的宝宝吃同一边乳房
- 如直接授乳:
- 挤奶的妈妈可逐渐减少挤奶次数 / 奶量,直至奶量刚好足够宝宝每天所需
- 期间若乳房感到胀痛,可剂出少量母乳,避免乳管闭塞
- 减慢授乳时母乳的流速,妈妈可以:
- 采用半坐卧式喂哺(详阅53页)
- 以铰剪式的手势按着乳房
- 如乳晕过胀,妈妈可剂出少量母乳,帮助宝宝含乳
- 冷敷乳房,纾缓乳胀不适
- 寻求专业母乳喂哺指导或谘询医护人员的意见
风险:
奶量过多容易诱发乳管闭塞,甚至乳腺炎
「前奶」、「後奶」小知识
- 宝宝刚开始吸吮的母乳称为前段奶,是营养的主要来源。随着宝宝继续吸吮,母乳内的脂肪会逐渐增加,此为後段奶,主要提供热量
- 前段奶和後段奶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或成分多少来区分
- 每次授乳时,应先让宝宝吃一边乳房至松软,若他仍未满足,才让他吃另一边乳房。这样宝宝便能吃到足够的前段和後段奶,摄取均衡的营养
- 若妈妈奶量过多,宝宝每次吃前段奶便已填饱肚子:
- 由於前段奶容易被吸收 / 消化,有些宝宝很快便感肚饿而频密索食
- 过多的前段奶容易产生肚风,引致胀气、绞肚子等。大便会呈水样或泡状
副乳腺
副乳腺是指除了胸前的乳房外,在腋下也长出细小的乳腺组织。这是一种先天且颇为常见的情况,有时还有如痣一般的细小副乳头。因应怀孕及产后荷尔蒙的改变,副乳腺也会增长及制造母乳
上奶後,副乳腺会肿胀,甚至会疼痛。然而副乳腺大多会於一星期内回奶,并於停止喂哺後消散
处理方法:
- 继续喂哺母乳
- 不要挤按副乳房
- 可以冻敷或服用止痛药来纾缓不适
- 如怀疑有发炎的症状,便须求医
乳头小白点
成因:
乳头出现白点,是因为通往乳头的输乳管出口被奶块堵塞所致
处理方法:
- 可尝试於授乳前暖敷乳头,软化乳头表面皮肤。然後让宝宝吸吮,利用喷奶的力量将小白点冲出来
- 喂奶後,若小白点仍在,可再暖敷乳头,然後用粗毛巾轻擦,或用已消毒的即弃针咀刺穿表皮,然後用手指轻轻挤压白点後面的乳头位置,将阻塞在乳管内的「奶固体」挤压出来
提提你:
若情况没有改善,建议你到母婴健康院或家庭医生处求诊
真菌感染
可发生在任何时间,多发生於授乳已稳定後,或妈妈最近曾服用抗生素
症状:
- 疼痛
- 阵发性,有时可持续至个多小时
- 多位於乳头附近,或会扩展至乳房,甚至背部或肩膊位置
- 感觉有如针刺、刀割或灼热
- 多数於哺乳或泵奶後发生,亦可在期间出现
- 乳头外观可以完全没有异常,亦可以有以下状况出现 :
- 呈粉红,或乾燥脱皮
- 损裂而且癒合缓慢
- 附近有红色的丘疹,感觉痕痒
- 呈小白块(或会多於一片)
- 宝宝可能有鹅口疮或类似尿布疹的皮肤问题
处理方法:
- 向医护人员求诊
- 依照医生指示涂抹抗真菌药膏(或口服药物),疗程一般需时至少两星期。医生会按情况,同时处方抗真菌药物给宝宝,避免交叉感染
- 妈妈按需要服用止痛药
- 保持卫生:
- 经常洗手,尤其在哺乳前和更换尿片後
- 保持乳头乾爽,可使用透气乳垫,并经常更换
- 接触乳房和宝宝口腔的物品如胸围、牙胶、奶咀等,於使用後须清洗、消毒(可煮沸二十分钟),并存放在乾燥通风的地方
- 调节心情,争取休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均有助提升免疫能力
- 妈妈可考虑减少甜食、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包)、易发酵的食物(如面包、酒、菇) 、奶类制品等
提提你:
真菌感染期间仍可如常喂哺,但挤出的母乳必须於一天内食用
若你对母乳喂哺有任何疑问,请尽快向以下机构寻求协助: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务
- 亲临母婴健康院
- 致电母乳喂哺热线 3618 7450
医管局各大医院的谘询热线:
﹙适用於该院分娩的妈妈,求诊前请先致电查询﹚
威尔斯亲王医院 | 3505 3002 (24小时电话录音) |
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 | 2595 6813 (星期一至五:下午2时至3时30分) |
伊利沙伯医院 | 3506 6565 (星期一至五:下午2时至5时) |
基督教联合医院 | 2346 9995 (上午9时至下午6时,6时後只提供电话录音) |
屯门医院 | 2468 5702 (上午9时至下午9时,电话录音) |
玛丽医院 | 2255 7381 (上午8时至下午8时,电话录音) |
广华医院 | 3517 2175 / 3517 8909 (24小时产后热线) |
玛嘉烈医院 | 2741 3868 (24小时电话录音) |
爱婴医院香港协会 2838 7727 (上午9时至下午9时)
香港母乳育婴协会 2540 3282 (24小时电话录音)
你的儿科 / 产科 / 家庭医生
若需要查阅有关母乳喂哺的资料,可登入以下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