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哺·親近回應

(04/2022 出版)

親近 · 回應:啟發寶寶腦部發展

  • 寶寶會減少哭鬧不安
  • 讓寶寶感到被愛、安全
  • 增進家長與寶寶之間的感情

不可能寵壞寶寶

多親近: 懷孕期間,與寶寶連繫:
  • 輕撫隆起的腹部
  • 感應胎兒的動作
  • 跟他說話、給他哼歌

詳閱:打造精靈快樂小人兒 [P.8-9]

寶寶出生後,

  • 與他親密互愛:
    • 與寶寶肌膚相親、擁抱
    • 看着寶寶眼睛傾偈、講故事
    • ( 藉授乳來 ) 安撫寶寶
早回應:
  • 適時回應他的需要
    • 安排母嬰同房,隨時觀察寶寶的不同信號

家長做餵養孩子的知情決定之前,先了解:

  • 世界衞生組織嬰兒餵養的建議
  • (埋身)母乳餵哺遠超過食物的價值
  • 如何讓母乳餵養有個好的開始

詳閱:母乳餵哺好處多

誠意推薦

請觀看「照顧及餵養寶寶」

調整奶量的兩大條件

1. 餐數頻密:

進行回應式餵哺

  • 餵哺無需定時定量,最重要回應寶寶的需要
  • 媽媽留意寶寶的早期肚餓信號,並開始餵哺
  • 寶寶出生後的首數周,一般一天需要餵哺最少8-12次
    • 早期肚餓信號:
      • 張開嘴巴
      • 轉頭、覓食

      哭鬧已是較遲的肚餓信號,先安撫後餵哺

持續日夜餵哺

  • 按寶寶需要頻密日夜餵哺
  • 「造奶荷爾蒙」於晚間較多,餵夜奶有助增加奶量

詳閱:餵哺的日與夜 [P.20-22]

實行母嬰同房

  • 把嬰兒牀放在家長牀邊,方便觀察回應寶寶

詳閱:睡得安全親子無憂

媽媽可以按自己和寶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直接授乳,如:

  • 媽媽感到乳脹
  • 寶寶需要安慰的時候

詳閱:回應式餵哺 [P.16-19]

2. 吸吮有效:

進行授乳前奏

  • 埋身餵哺或擠奶前,刺激噴奶反射,幫助母乳流通
  • 與寶寶肌膚相親最有效

詳閱:授乳前奏 [P.46-49]

確保寶寶正確含吮

  • 寶寶正確含吮才可令他有效地吃到足夠的母乳,同時避免媽媽的乳頭疼痛和破損
  • 嘗試不同授乳姿勢,練習抱寶寶埋身

詳閱:含乳和吸吮 [P.55-58]

詳閱:常用餵哺姿勢 [P.50-55]

如埋身餵哺有困難,盡早尋求「母乳餵哺指導」

奶量調節期:產後3-5星期(或需數天至數星期才見成效)

詳閱:母乳製造 [P. 28-29]

埋身餵哺有困難而需要補奶:在這過渡時期可以考慮埋身餵哺後擠/泵奶,來調高造奶量,並且讓寶寶吃多些母乳

奶量過多:若媽媽過量泵奶,產奶量比寶寶的需求多,經常感到乳脹,便須調低奶量詳閱:奶量過多 [P. 86-87]

母乳餵哺,如遇困難…

社區支援幫到您: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參加朋輩支援計劃:6194 3359
致電愛嬰醫院香港協會熱線:2838 7727

專業支援:

  • 到訪生產醫院母乳餵哺門診
  • 親臨母嬰健康院

誠意推薦

詳閱:愛 · 從母乳開始……

詳閱:奶瓶餵哺指引 - 如何正確沖調配方奶粉及安全餵哺嬰兒

  • 清潔、消毒及儲存餵奶用具
  • 安全沖調嬰兒配方奶粉
  • 如何用奶瓶回應寶寶需要

詳閱:全方位認識「泵奶器」

  • 選擇尺碼適中的喇叭
  • 泵奶的次數及時間
  • 使用泵奶器的常見錯誤

單張資訊

封面: 母乳餵哺·親近回應

(此單張的最新內容,請參考以上的網頁文字。)

母乳餵哺·親近回應 [FHS-BFMCHC-8B]

PDF (1.8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