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情绪发展(下):3至6岁
情绪发展包括辨识和明白自己的感受、准确地解读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对人产生同理心、表达和处理情绪、自我调整行为及建立人际关系。1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从事与幼儿相关的专业人员需要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鼓励他们与人交往。与此同时,亦须加强幼儿的同理心、解读、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是「监督和管理自己的思维、注意力、感受和行为以实现目标的能力」(Thompson,2009,页33)。自我调节与情绪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与情感相关的自我调节被定义为「用于管理和改变是否、何时及如何(比如强烈程度)体验情绪和与情绪相关的动机和生理状态,及情绪如何在行为上表达的变化过程」 (Eisenberg,Spinrad和Eggum,2010,页497)。
情绪调节的发展
在出生头几个月,婴儿主要依赖照顾者满足他们的基本生理需要和安慰他们来帮助情绪调节。同时,脾性影响他们对外来刺激的反应程度及情绪状态转变的容易程度;由于脾性是存在个人差异的生理素质,因此有些婴儿可能反应强烈和迅速,或需要较长的时间安抚他们,而有些则安静和随和。2 转瞬间,他们可能会作非常短暂的尝试去处理他们的经历,如吸吮自己的拳头去平静自己或面对反复的刺激时,会用睡觉去停止接收信息。3 在父母的情感支持之下,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慢慢增进。当他们可以用言语表达,语言便成为建立自我调节的方法的重要元素2。他们会告诉大人什么时候需要帮助和安慰。
到三岁,幼儿能够短暂地控制冲动。他们会透过离开引发情绪的情况或者寻求照顾者的安慰来尝试安抚自己。从四岁开始,孩子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控制冲动,例如尝试进行其他活动或对自己说话,提醒自己要做什么,例如:「我会等到妈妈回来才吃饼干。」他们更能够遵守规则而不需要大人密切监管。当然,如果孩子疲累或承受压力,情绪会有倒退的时刻。 到五岁,他们的情绪变得复杂,并有混杂情绪的出现2。这时他们更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会运用更多的逻辑解决问题。4
当孩子上幼儿园,他们踏出家庭,进入更大的社交世界。人际发展与情绪和认知发展相辅相成。他们学习遵守更多的社会规则及与同辈相处。这个阶段他们开始与同辈建立友谊,情绪的调控会受同辈影响。他们学会解读同辈的情緖信号,建立同理心,并学会对他人的需要伸出援手。通常,同伴的情绪信号可以调整他们的反应,例如争玩具时,尽管反应未必恰当。2
父母作为情绪教练
积极回应的父母之道(responsive parenting)的特点是与孩子相互、同步的互动,敏锐地觉察孩子发出的信号,并积极回应。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的依附关系5,让他们在人际环境中感到有规律、安全和得到回应;还支持孩子安抚自己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一个积极回应的父母具有与「情绪教练」相似的素质。「情绪教练」是John Gottman所描述的一类育儿风格。6 在他的研究中,与父母拥有其他育儿风格的孩子比较,情绪教练的子女反应机灵和能快速地从压力中复原;他们也有较佳的情感反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可以留意到并回应其他孩子的情绪信号及在冲突中控制他们的负面情绪。追踪研究也显示,这些孩子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情绪健康和身体健康状况都较佳。
进行情绪指导有5个关键步骤6:
- 留意孩子的情绪
- 将情感表达认定为亲密相处和教导的机会
- 以同理心聆听,确认孩子的感受
- 用孩子可以理解的字眼来形容情緖
- 设定规限,同时找寻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步骤1至4的一些注释,步骤5则会在下一节详细说明。父母和照顾者要透过接收非语言提示和积极倾听儿童,对儿童的情绪敏感。了解孩子的脾性,充分接受他们正面和负面的情绪很重要,这有助于安全地拓宽孩子的情感范围7 。 平静而耐心地花时间与孩子一起。尝试体验他的情绪,代入他的感受;尊重他的情绪。学龄前儿童可能仍然有自我安抚的行为,如吮拇指。父母不需要反应过度,只要尽量安抚孩子,找出他的压力来源。假装游戏和讲故事是孩子透过假想角色去沟通和学习关于情绪的好方法。用他能理解的字眼来反映他的感受,如「生气」、「失望」、「满足」。上述的方法,通常都可以帮助孩子冷静下来,并对照顾者产生信任,帮助他重新找到情感的平衡7 或使情感系统进入平衡状态2。
解决问题和正面管教
在有冲突的情况下,孩子仍然需要大人的指导,逐步学会思考更好的替代方案来解决纷争。父母和照顾者可建议的一些应对策略,包括要求孩子在情绪量尺上为自己评分、深呼吸、私下自我提醒、重新定义负面的情况、在纷争中退下来8。
有时,孩子可能难以承受情绪。在与孩子互相信任的关系之下提供了框架、指导和规限,可使孩子感到安全和恢复情感的平衡6,7 。情绪教练也拥有「权力基础」或作为父母的权威。Gottman(2011)引用了Haim Ginott:「(1)所有的感觉都是允许的; 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允许的。(2)亲子关系不是民主的; 什么行为是允许的由父母决定。」(页126) 除了作为情绪教练,父母和照顾者有责任指导孩子遵循社会规则,做社会可接受的事。设定基本规则,使用称赞和鼓励帮助儿童培养理想的行为,并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父母需要坚持自己的权威,特别是在一些情况下,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例如当孩子有严重的不当行为或表现出摆布他人的行为时,情绪指导就必须要推迟了。6 坚定地运用正面的行为处理策略,可以使孩子冷静下来,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和实践更适当的行为。此外,当父母情绪处于忧虑,忙碌或有旁人的时候,是不适宜进行情绪指导的。
促进家庭以外的情绪调节
有一些孩子可能有情绪/行为问题的倾向,这可能与他们的脾性特征或在某些社会背景下的经历有关。 我们可以了解行为背后的情绪(例如:打人是出于愤怒或想炫耀)及该行为是否实现实时目标(例如发脾气以引起关注)或长期目标(例如对一个同伴使用暴力来维系与另一同伴的友情)11 。照顾者和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12,在教室或团体中可以透过随机教学、小组活动、同辈指导和伙伴技能培训,教导社交能力和情绪能力7。
情绪自我调节与大脑执行功能密切相关,包括跟从指示、轮流和分享、注意力的能力。这三项技能被美国幼儿园教师评为入学准备必需有的最重要的社交情绪学习技能。13 现今已有侧重于情感的知识和认知控制的介入计划,并有实证支持9 ,13 。然而,本地缺乏具有类似重点的介入计划。其中一项尝试是一个本地学前教育项目,目的是加强自我调节和情绪监控。10 该计划的效用仍然需要更多的确认证据。
若孩子有持续或严重的问题,学前教育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服务转介制度转介儿童到母婴健康院作初步评估。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接受医生和心理学家转介作多专业评估,亦提供过渡期支持。要有全面及适时的干预,也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儿童家庭状况、家庭情感交流和育儿方式的评估。
参考
- National Scientific Council on the Developing Child (2004a). Children's emotional development Is built into the architecture of their brains: Working Paper No. 2.
- Fox, N. A. (1998). Temperament and regulation of emotion in the first years of life. Pediatrics, 102(Supplement E1), 1230-1235.
- Murray, L. (2014) The Psychology of Babies. London: Constable & Robinson Ltd.
- Thompson, R. A. (2009). Doing what doesn't come naturally: The development of self-regulation. Zero to Three Journal, 30(2), 33-39.
- 卫生署(2017)《「亲子一点通」亲子e-杂志专业人士系列》幼儿的情绪发展(上)
- Gottman, J. (2011). Raising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 Simon and Schuster.
- Centre of Community Child Health (2016). Behaviour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Community Paediatric Review, 24,2.
- Shauna,L., Tominey, S. L., O'Bryon, E. C., Rivers, S. E., & Shapses, S. (2017). Teach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Early Childhood. Young Children, 72(1).
- Eisenberg, N., Spinrad, T. L., & Eggum, N. D. (2010). Emotion-related self-regul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children's maladjustment.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6, 495-525.
- Early Childhood and Elementary Education Division,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2017).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ject for Promoting Young Children's Self-Regulation Abilities 2014-2016.
- Thompson, R. A. (2011). Emotion and emotion regulation: Two sides of the developing coin. Emotion Review, 3(1), 53-61.
- 卫生署(2012):《学前儿童发展及行为处理 ── 幼师参考资料套》第六章 处理儿童的行为、情绪及学习问题
- Bierman K., Greenberg M. & Abenavoli R. (2017) Promo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 Preschool. 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