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嬰幼兒遊戲的「五到」要訣

余啟賢 薯仔爸爸 –
智樂兒童遊樂協會 好玩爸媽學堂負責人
資深遊戲工作培訓員

嬰幼兒的各種身體機能發展尚未成熟,令成年人與他們玩耍時往往感到「老鼠拉龜」,無從入手。其實,新手家長大可試試以「五到」作為心法 — 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簡單直接地與年幼的孩子玩遊戲。

1. 眼到

運用雙眼,觀察孩子的玩法、表情,透過其中的線索明白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

在遊戲過程中,家長可在以下範疇作出觀察:

一. 玩法:

  • 細心觀察孩子享受遊戲中哪個部分,以此作基礎,猜想其玩法,理解其陶醉之處。例如「眼睛正追看掛在窗邊的衣服,是對衣服在風中擺動的景象感興趣?」、「享受重複把膠樽蓋放入紙巾盒內?」

二. 表情:

  • 孩子的面部表情或肢體動作,往往透露他當時的感受及狀態。孩子正「笑到瞇眼」、「目無表情」、「面紅」、「皺眉」、「扁嘴」、還是「緊張地搓揉手指頭」?這都流露了他們的內心感受,是興奮開心?還是緊張?無助?委屈?憤怒?

三. 環境安全:

  • 平日家長應已採取家居安全措施,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心遊戲的空間。不過,在孩子玩耍時,家長也要觀察環境,有需要時,就靜靜地將一些可能會讓孩子受傷的物品移離孩子的視線或活動範圍。例如:「孩子玩得正專心,興奮地四處走動,四周有會絆倒他的物件嗎?」、「孩子剛拿起的物件,他會放進口中嗎?會有哽噎的危險嗎?」

2. 耳到

用心聆聽孩子遊戲時發出的聲音及語調,他有時或會喃喃自語或「𠲖𠲖哦哦」,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遊戲線索,讓家長知道孩子當下的心情。家長亦可留意周遭環境是否有其他「雜聲」,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例如:電視節目的聲響、強勁的音樂。可能的話,不妨關掉這些環境聲音,以免影響孩子專心進行自己的遊戲。

3. 手到

「眼到」、「耳到」後,家長對孩子的遊戲方式應有初步概念,但不用急於出謀獻策,不斷示範,務求令孩子的遊戲更「好玩」。家長大可先追隨孩子的玩法,讓孩子帶領遊戲的節奏。家長也可從觀察孩子玩法而獲得的遊戲線索,為孩子找出他們感興趣的物件,讓孩子可以追隨自己的興趣來玩。例如:孩子對格仔毛巾愛不釋手,不停揮動,時而又放進口中……這時,家長可找來質感相似而顏色分明的毛巾,讓孩子繼續隨意以手、口來玩。

4. 口到

孩子享受自由遊戲時,家長可抱着開放好奇的心態,按你所看和聽到的,以孩子視角描述或說明他當下的遊戲,這可豐富孩子對自己遊戲的認知、理解。例如:

當你看到/聽到 可以說 效果
孩子樂此不疲地在地上滾球 「球又滾過來啦!」 直接描述孩子玩滾球的情形,讓孩子感到家長了解其玩法
孩子定晴望着在地上打轉的葉子,頭也跟着輕輕擺動 「啊,地上的葉子在打轉啊,看來是風先生在邀請它一起跳舞呢!」 直述自己所見的,再投入想像力,進入孩子的想像
孩子看着你摺衣服,看到你揚起衣服時就會笑 「爸爸/媽媽正在摺(孩子名字)的衣服及襪子呢!一、二、三!(用力揚起襪子)」 以說話描述整個動作,並加入家長和孩子的名字,讓孩子更具體地認知這是怎樣一回事

開放而不帶批判的回應,有助鼓勵孩子更熱衷於以遊戲探索世界;而充滿童趣並帶暖意的親子對話,更能讓雙方體會到投入遊戲時的暖暖溫情。

5. 心到

與孩子遊戲,家長宜全情投入,「心到」才能與孩子同樂。可行的話,在遊戲時把手機放在一旁,不受干擾地享受親子遊戲的過程。然而太忙太累時,不宜強求自己與孩子遊戲;或可先「眼到」、「耳到」,默默地觀察和感受孩子的遊戲,也是一種陪伴孩子的方式。

與孩子遊戲時也切忌心急;若自己心浮氣躁,或滿心想透過「遊戲」達到某些期望或目標,往往只會弄巧成拙,將本應讓孩子感到自由、可自我主導的遊戲,變成處處壓迫、急於求進的競技場。孩子的成長路漫漫長,不妨放慢節奏,深呼吸數秒,調節心情,讓自己逐步浸沉於與孩子遊玩的親子時刻,一同享受遊戲過程。

當個遊戲「五到」的好玩爸媽

朱德庸(2007)著作中提及小孩子的幸福定義:

「小孩的幸福定義:好好吃、好好睡、好好玩和好好發呆。」

「小孩子幸福生活定義:所有的大人都變成小孩子,和我們一起玩。所有的玩具都變成活的,和我們一起玩。所有的食物都變成甜的,我們大家一起吃。」

原來,除了吃與睡,家長願意放下身段,與孩子一起傻、一起笑、一起玩、甚至一起發呆,絕對可以為孩子成就一個幸福的童年!道理就是這樣簡單,關鍵在於大家願意付出行動與否,試試以「五到」的遊戲要訣,一點一滴凝聚親子遊戲時光的幸福。

參考資料:

朱德庸(2007)。絕對小孩。時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