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绪的主人─由婴幼儿开始

BB出生后便会用脸部表情、动作、声音来表达情绪和需要。在两、三个月大时他们会对着你微笑;六个月大时面对不喜欢的食物可能会合起眼睛、转过脸去以表示不喜欢或憎厌;亦开始在要和你分开时会哭和紧抱着你来表达焦虑。一岁之后,他开始会在意别人对他的欣赏而会表现出得意洋洋,再大一点时看见你照顾弟妹便可能会拍打他们以表达他的妒忌。两岁以后他们的情感会更趋复杂。

你可能发现两个年纪相若的小孩,对同一件事的情绪和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这与他们的脾性有关。脾性是指小孩面对事物的反应及他们的生理节奏(如睡眠、饮食规律)。有些婴幼儿较为活泼好动及较易接受新事物,例如你与他玩动态游戏或从日常的玩意中加插新玩法或规则,他会表现接受和感到开心兴奋;有些婴幼儿可能较为慢热,你需要慢慢地让他接触陌生人及新玩意,帮助他适应和减低不安。

婴幼儿的情绪与其他能力(如体能、语言及其他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依靠后天环境,即你与他之间亲密、持续和合适的互动;例如你和他一起唱儿歌时,可以一面唱一面留意他的反应而调较你的声调和动作快慢,并回应及欣赏他的参与。除有助学习或发展外,当中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久而久之使他对你产生信任和连系。这不单有助你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助他在你身上学习情绪的表露,与人相处,逐步建立他面对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想婴幼儿自小学习处理情绪,如能了解他的脾性和平日的情绪表达方式,便可帮他辨识情绪。两岁以后可配合他的语言发展引导他表达感受,四至六岁可开始学习控制和处理情绪。

如何帮助婴幼儿辨识情绪?你可与他在日常倾谈、游戏、讲故事中讲出感受,例如「妹妹要拿你的小车玩,你不愿意,所以好生气。」,讲故事时用婴幼儿明白的字句说出感觉:「小狗有饼食好开心」,或在角色扮演游戏中配合表情:「娃娃病了妈妈好担心!」等等,即使他未能用言语表达感受,这亦可让他学习理解感觉及相关情境。

与此同时,婴幼儿也有舒缓情绪的方法,最常见的是啜手指或咬毛巾。当你留意到他有以上行为时,宜先了解而不要盲目地阻止他啜手指或移走他的毛巾,这时你也可以轻拍他的背部或搂抱他去给他安慰。随着他的发展能力的进步,他便可从你们身上学习到更多舒缓情绪的方法。

你也可引导幼儿用合适的方法表达感受,例如用手势表示「怕怕」、「高兴」;当他们懂得用说话表达时,你可教他讲出感受,例如说「惊怕」、「生气」、「想念…」等。

情绪处理和管教是同步而行的。引导幼儿学习表达和舒缓情绪之余,你仍要教他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你可以在日常生活定下两三条家规(例如吃东西前洗手,玩具玩完了要收拾),做得好要称赞他(例如「囝囝玩完了过家家自己收拾好,好乖呵!」),做得不好的要引导他服从(例如「你记得我们之前讲好玩具玩完了要怎样做?要把玩具放回箱子。」),并且贯彻一致地实行。这有助他明白即使他不喜欢的事(例如收拾玩具),处理好情绪后仍是要完成。若然遇上危险的行为(例如碰电掣),你更要立即阻止,并用其他合适的玩具引开他的注意。幼儿有时可能会做一些不当行为吸引你注意,若在安全的情况下,你可不理会他,即不看着他,也没口头回应,待他的不当行为稍为收敛,你便应重新注意他及引导他做合适的行为。

做孩子的情绪教练,引导他学习管理情绪是一条漫长的路。最初他需要你从旁引导,并给予机会让他尝试表达及逐步学习处理。面对他较强烈的情绪,你也要学习面对及接纳这些情感;同时你也要照顾自己情绪的变化和需要,找合适的方法放松或找人帮忙,这样你正正为孩子作出模范,让他更能好好学习调较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卫生署家庭健康服务
临床心理学家